关于在全省中小学食堂推行“五员”管理工作制度的意见
日期:2013-05-21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680

湖北省教育厅文件

 

鄂教体艺20126

                                                                                                             

 

关于在全省中小学食堂推行“五员”

管理工作制度的意见

 

各市、州、县、神农架林区教育局,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

加强学生食堂管理是学校后勤保障最重要的基础性民生工作,事关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事关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的意见》(鄂教财[2011]4号)等文件精神,努力办好师生满意的食堂,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校食堂全面推行 “技能炊事员”、“卫生监督员”、“营养指导员”、“质量评判员”和“价格监管员”的“五员”工作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在中小学食堂全面推行“五员”工作制度的重要意义

在中小学食堂推行“五员”工作制度,旨在促进食堂规范管理,精细服务,改善营养,确保安全,坚持公益,惠生利民。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为重点,以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师生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放心、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稳定为宗旨。突出学生食堂“公益性”原则和“非盈利性”服务理念,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堂经营与管理监督机制,推进学校后勤保障、管理、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推行中小学食堂“五员”工作制度的基本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全省中小学校学生食堂建立起“五员”管理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2012年市、县城区学校建立“五员”制度达到70%,县以下学校达到50%2013年市、县城区学校食堂达到85%,县以下学校达到70%2014年全省中小学校食堂“五员”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中小学校食堂基本满足科学、合理、安全的就餐条件;

(二)基本建立起一支厨师型、技能型、专业型的学校食堂烹饪队伍,烹饪操作基本达到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

(三)基本实现一校一名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卫生监督部门派驻学校或定点联系包校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员的制度,学校食堂公共卫生预防和卫生监督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基本杜绝;

(四)基本建立起学生食堂营养指导员制度和营养配餐制度,普及科学营养基本知识,学生基本养成科学膳食的习惯;

(五)基本建立起伙食质量评价机制与成本价格监管机制,学生餐饮做到等值优质,食堂财务管理规范,公益性质得到充分体现。

三、建立中小学食堂“五员”工作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选配技能炊事员,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是办好学校食堂的基础和前提。

1、建立食堂烹饪人员用人管理机制。食堂从业人员由学校根据学生就餐人数,设岗定员,明确用人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按照学历达标、技能娴熟、身体健康、持证上岗的要求,录用有烹饪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技术职称或技术等级,有爱心和服务意识的人员到学校食堂烹饪岗位。要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其工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发挥主人翁精神,以饱满热情做好服务工作。

2、建立烹饪操作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定期对学校食堂烹饪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或技能培训。把烹饪工艺、膳食营养、食品卫生、成本控制和服务意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食堂烹饪骨干到大专院校或饮食服务培训机构学习培训。学校之间、区域之间可通过开展烹饪技能比赛等活动进行业务技术交流,提高烹饪人员业务技能与综合素质。

(二)建立卫生监督员,推进放心食堂建设,是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的关键。

1、建立健全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食堂公共卫生预防和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争取食监、卫生等部门的配合支持,落实卫生监督制度。每所学校都有一名由食监或卫生监督部门定点联系、派驻包校负责的卫生监督员,挂牌定责,指导学校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

2、学校在食监、卫生部门和卫生监督员的指导下,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定期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进行检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指导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有效预防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食堂建设、改造方案要在食监、卫生监管部门指导下实施,避免建成后不符合餐饮服务许可要求。

(三)建立营养指导员制度,实施营养干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手段。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营养改善工作,要聘请一批具有营养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校兼职营养指导员,也可聘请具有资质的公共营养师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营养顾问。要通过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有计划地培养专兼职营养指导教师。通过2-3年努力,有一定规模的学校都有一名专兼职营养指导员或营养指导教师。

2、学校营养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学校开展学生体质调查、监测;开展饮食健康宣传教育,普及营养基本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需要,结合本地食品原材料生产供应实际,制定学生营养指南。

3、在学生食堂实行营养食谱每周公示制度。学校食堂要根据营养指南,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安排每周食谱,搞好营养结构搭配和平衡,确保学生每日所需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铁、钙、锌等基本营养素的摄入,满足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要将每周的营养食谱在学校橱窗、公示墙、餐厅进行公布,食堂按计划采购,并接受社会、家长、师生的监督。有条件的县市,可按月或按季度统一制定区域性标准食谱,供学校营养配餐参考。

(四)聘请伙食质量评判员,开展膳食质量评价,是办师生满意食堂的抓手。

1、学校要建立食堂伙食质量评价制度。邀请乡镇(街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营养指导员、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会代表作为伙食质量评判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份额数量、营养搭配、卫生安全、服务管理等进行检查和评价。

2、建立校长、教职工陪餐制度和伙食质量评判员验餐制度。学校食堂每天应有一名校领导或教师轮流在学生食堂陪餐。通过向伙食质量评判员发送免费验餐券,让其不定期随机到学校进餐,体验学生食堂饭菜品种、质量价格、口味和营养状况。通过陪餐和验餐制度,随时了解食堂供餐的质量,广泛听取和吸收对食堂伙食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不断改善伙食质量,用诚心和爱心办好学生食堂。

(五)聘请伙食价格监管员,加强成本管理与监督,是坚持学校食堂公益性质的保证。

1、学校食堂要聘请当地物价部门、审计部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会代表作为伙食价格监管员,对食堂日常伙食价格进行测算监督,对采购的食品原材料价格进行评议,对节能降耗和成本分摊进行监管,督促食堂按月对收支情况和结余进行公示。

2、学生食堂每餐提供的饭菜、食品必须标明份量和价格,做到等量等值;必须坚持学生在校进餐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在校进餐;必须坚持学生购餐自主选择,实行刷卡消费;必须坚持按月核算公榜,按学期将食堂盈利退还学生。

3、学校食堂要设立伙食质量和价格监督投诉箱,收集和反馈师生、家长、社会对食堂的意见,接受社会的监督。要建立学校食堂财务收支按学年审计的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的意见》,抓好学生食堂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四、切实加强对中小学食堂“五员”工作制度建设的组织与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全省中小学食堂全面推行“五员” 管理制度,是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食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是办好师生满意的学校后勤和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行“五员” 管理制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对学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各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认真做好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推进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学校校长是推行“五员” 管理制度的关键人,要将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具体抓,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舆论宣传,争取社会的支持配合。要通过多种媒体,多形式、多条渠道广泛宣传学校食堂推行 “五员”工作制度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让各级政府重视支持学校食堂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让有关部门、学生家长配合参与“五员”制度的建设工作。通过“五员”制度的推进,把学生食堂办成人民满意的窗口,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学校后勤工作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学校后勤工作深入发展。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

 

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

 

   学校生活卫生设施是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和“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的要求,依据农村中小学建筑、生活卫生设施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政策规定,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建设与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重点对饮用水设施、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垃圾和污水设施等学校生活卫生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提出要求。各地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以及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相关教育工程时,应统筹考虑和安排学校生活卫生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并加强规范管理,切实落实学校生活卫生设施卫生管理制度和要求,保障学校师生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一、饮用水

(一)饮用水设施

当地有城镇集中式供水设施的学校,应使用城镇管网集中供水;城镇没有集中式供水设施的可使用自备水源供水。

     1.供水设施

采用二次供水的学校,二次供水设施周围应保持环境整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设施的材质和内壁涂料应无毒无害,不得对饮用水造成二次污染;饮用水箱或蓄水池应专用并加盖上锁,蓄水容积以不超过学校48小时用水量为宜;设施应有安装消毒器的位置,有条件的学校应设有消毒器。

采用自备水井作为饮用水水源供水的学校,自备水源的水井选址应远离牲畜圈、校园独立式厕所及贮粪池、垃圾存放站(池)及污水排放点等污染源,距离应在25米以上;水井应设有高于地面0.3米以上的井沿,井口加盖并上锁,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用供水泵房。

2.饮水设施

使用煤、电、燃油、燃气等各种能源的开水锅炉每学期使用前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排污、清洗和消毒。储存开水的容器应每天清洗1次,加盖密封上锁。饮水机(桶装水)或其他类型直接提供饮水的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

饮水点设置密度应考虑服务半径和学生人数,宜设在教室内或教学楼的公共区域。

教学楼内应在每层设饮水处,按每40-45人设置一个饮水水嘴。

    3.洗手设施

学校的公共区域应设置方便学生洗手的水龙头,原则上每个水龙头服务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

学校应建立饮用水设施管理制度和维护档案,对饮用水设施的清洗、消毒、耗材更换等维护工作有详细的计划和记录。

(二)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

二次供水设施和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水点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并取得当地卫生部门水质检验合格报告。

桶装饮用水或其他类型直接供饮用的饮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卫生要求,并取得检验合格报告。

学校提供的饮用开水应烧至沸腾。

   (三)饮用水水量要求

    饮用水水量应满足学生每日在校的生活需要,原则上每人每天生活用水供应量不少于20升(不包括学校食堂用水量),每人每天饮水供应量不少于2升。

  二、学生宿舍

(一)布局及建筑

学生宿舍选址应防止噪声和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宜选择有日照条件,且采光、通风良好,便于排水的地段。宿舍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学生宿舍用房一般由居室、管理室、盥洗室、厕所、贮藏室及清洁用具室组成。

学生宿舍的消防、电气、楼梯、台阶等不能存在安全隐患,应符合国家相应的安全要求。

学生宿舍的建筑装修应使用安全无毒无害的材料,室内装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防止由建筑装修材料造成的生物性、化学性、放射性等室内环境污染。

为保证充足的空气量,宿舍居室净高不宜过低,原则上在采用单层床时,不应低于3米;在采用双层床时,不应低于3.1米。

人均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平方米。

宿舍居室窗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7

学生宿舍应具有一定的储藏空间,每人储藏空间宜为0.3-0.45立方米,储藏空间的宽度和深度不宜小于0.6

    (二)基本设施

学生宿舍应保证一人一床,床铺应牢固结实,床铺面积应适合学生的身材,原则上小学生和中学生使用的床面长度分别不小于1.8米和2米,宽度不小于0.9米。为防止学生从床上跌落,双层床的上床应设置防跌落板(或杆),防跌落板(或杆)的高度不宜低于0.25米,长度不宜低于床体长度的2/3。小学生使用双层床的上床距离地面高度不宜高于1.6。双层床应安装有安全可靠的小梯子和抓(扶)手。床铺上方应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原则上床上空间高度不小于1.2米。

学生宿舍应设置安全、环保、节能的人工照明设施,宿舍居室0.75米水平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75lx。宿舍楼道和楼梯处应安装应急照明和应急疏散指示灯。

学生宿舍的盥洗室应配有满足学生使用的洗手盆或盥洗槽水龙头,配置数量宜按每10人至少设置一个。学生宿舍应设有衣物晾晒空间和设施。

学生宿舍应设有附建式厕所。宿舍厕所应采用蹲式大便器,大便器和小便器数量的设置应满足学生早晚如厕高峰期的需要。原则上女生厕所应按每10-12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厕所应按每15人设一个大便器和两个小便器(或1.2米长小便槽)。厕位之间应设隔断。宿舍厕所内应设洗手水龙头、污水池和地漏。

学生宿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设置安全的通风、取暖设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新建或扩建的学生宿舍原则上不再使用燃煤取暖。

学生宿舍应安装有效的防蚊、蝇、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

(三)卫生管理

学生宿舍应有专人管理,并建有宿舍卫生管理制度。

学生宿舍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宿舍内禁止饲养宠物和家畜。

学生宿舍应每天进行卫生打扫,达到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纸屑及痰迹等。

宿舍居室每天上、下午各进行不少于1小时的室内空气通风。

三 、学校食堂

   (一)建筑与布局

食堂选址应防止各种污染源的影响,食堂距牲畜圈、校园独立式厕所及贮粪池、垃圾存放站()及污水排放点等污染源间的最小允许距离为25米。

食堂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并设置,宜设在教学用房和宿舍区的下风向、校内独立厕所的上风向。厨房的噪声及排放的油烟、气味不得影响教学环境。

学校食堂一般应包括工作人员更衣间、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备餐间、食品出售场所、就餐场所等。

食品处理区的布局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进行设置。食堂加工操作间、内部设施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卫生部令第14号)的要求。

   (二)卫生管理

学校食堂应持有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应具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和有效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明。

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处理的刀、墩、盆等相关工具应分开使用,分区定位存放。

加工操作间和就餐场所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数量的垃圾箱(桶),垃圾箱(桶)应有盖,每餐后应及时对垃圾进行清运,并对垃圾箱(桶)进行有效的清洁。

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环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要求。应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制度

食堂应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张贴在食堂醒目位置。

清真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及教育部的有关规定。

四、浴室

    (一)建筑与布局

公共浴室应设有更衣室、浴室、厕所等房间,公寓内的浴室可不设更衣室。

更衣室、浴室、厕所的地面要防渗、防滑,浴室地面要有不小于2%的坡度,公共浴室屋顶应有一定弧度。

浴室应设气窗,气窗面积宜为地面面积的5%左右,以保持良好通风。浴室墙面应设墙裙,墙裙高度不应低于2.1米。

(二)浴室设施

更衣室和浴室应有保(供)暖设备,以保证寒冷季节学生洗浴时的室内温度要求,防止出现寒冷和冻伤。

更衣室和浴室应有换气设备,防止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发生。

更衣室和浴室应安装人工照明设备,更衣室的平均照度应≥50lx,浴室的平均照度应≥30lx

浴室宜使用淋浴喷头,新建、改建、扩建的浴室不得设池浴。淋浴喷头的设置数量可根据住宿学生人数及浴室开放时间等情况确定,应满足学生洗浴高峰时的需要;相邻淋浴喷头的间距不小于0.9米。

(三)卫生管理

学校的公共浴室应有专人管理,浴室内及其厕所应及时清扫、消毒,做到无积水、无异味。

浴室的热水应达到人体感觉适宜的温度。

淋浴间的热水量应满足学生洗浴的需要,以每人次40升为宜。定时开放的淋浴间应保证住宿学生至少每周一次淋浴。

浴室内不设公用洗浴毛巾。

浴室在开放后的当晚要彻底清洗,经过消毒后再行换水(消毒方法见附件)。

五、厕所

(一)建筑与布局

厕所建设应布局合理、适用、卫生、安全,防止污染水源、校园及周围环境。

独立式厕所的位置应选择在校园内,地势较高,地基排水通畅,不易被雨水淹没,学生容易到达之处,尽可能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应距离自备水源、食堂25米以上,粪池要远离供水系统,避开教室和活动场所。

独立式厕所距离学生宿舍和教室的距离宜在200米以内,以保证学生如厕安全和方便。

教师厕所和学生厕所应分开设置。

在寒冷地区应采取保温御寒措施,贮粪池(无害化处理设施)应建在冰冻线以下。

厕所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地坪0.15米以上。

新建、改建、扩建的厕所应符合表1中的建筑要求:

1 学校厕所建筑卫生要求

序号

项目

标准

备注

1.       

厕屋内净高

独立式厕所 ≥3.0

附建式厕所可按建筑物室内净高设置

2.       

蹲位数量

女生每13人设一个蹲位;男生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20人设一个小便器或0.6米小便槽。

 

3.       

厕窗

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10

窗台距地坪最小高度1.7

 

4.       

蹲位厕门

宜采用外开门,门高1.0-1.2,下方留0.2米空隙。

 

5.       

墙裙处理

釉面瓷片或水泥光面

 

6.       

墙裙高度

1.2

 

7.       

地面处理

水泥地面或防滑瓷砖

防渗、防滑

8.       

厕室内走道

单排蹲位不低于1.30,双排蹲位不低于1.50

推荐单排蹲位设计

 

9.       

厕位间面积

净尺寸应不小于0.9-1.0×1.1

便器距后墙距离不应小于0.3

10.   

便器

首选陶瓷便器,也可使用经检测证明安全可靠的工程塑料便盆。

小学生便器可特制:宽为0.15-0.18

11.   

贮粪池

密封、不渗漏、粪便处理符合无害化卫生要求

 

12.   

卫生管理间

1.20平方米

有专用清扫工具

学校在新建、改建、扩建厕所时应考虑到残疾学生的如厕需要,提供无障碍设计。

厕所贮粪池出口应高于地坪0.10米,出粪口应密闭加盖。

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雨水收集设施,用收集的雨水冲洗厕所。

(二)其他设施

厕所应设置有效的通风设施,厕所通风应以自然通风为主,机械通风为辅。

通往厕所的道路两侧和厕内均应设置人工照明设施,道路和厕内的平均照度应≥60lx

厕所的前室或厕内应设置供学生使用的洗手设施。

水冲式厕所的给、排水设施必须齐全。非连续性供水的厕所内应备有贮水设施。同时应配有纸篓和清洁工具,能够维护厕内卫生。

厕所应安装防鼠和防蚊蝇设施,防止蚊蝇在厕内的孳生。

    (三)卫生管理

厕所应有环境保护措施和保洁制度,有专人维护、管理,保证厕内清洁卫生,地面无积水、无垃圾、无蝇蛆,便器内无粪迹、尿垢、杂物等。

厕所后贮粪池的粪便应及时清除,前贮粪池(三格化粪池的一、二池)应定期清掏,粪皮和粪渣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水冲式厕所污水应排入当地城镇规划的公共市政排水下水道管网,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具备公共污水排放系统的学校应建三格化粪池或净化沼气池,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非卫生厕所,学校应制定专门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维护和管理,妥善处理粪便粪水,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并有计划地进行卫生厕所的改造。

六、垃圾和污水

(一)垃圾收集(存放)设施

    1.设置

学校应设置使用方便的垃圾箱(桶、篓)等垃圾收集设施。

每个教室内应安放1-2个废纸(物)篓;每个宿舍应安放1-2个废纸(物)篓。

校园内道路两侧和操场周边等室外环境中应每隔300米设置1个垃圾箱(桶);

垃圾箱(桶)应有盖。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收集。

垃圾存放站(池)应设置在校园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距离食堂、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贮水池、教室、宿舍等的距离不低于25米;有条件的学校应使用密封式的垃圾存放设施设备。

教学区和生活区应备有卫生清洁工具。

2.卫生管理

垃圾箱(桶、篓)内的垃圾每天至少清运一次,垃圾清运后应及时对垃圾箱(桶、篓)进行清洁;垃圾存放站(池)的垃圾应每周至少清运一次,夏季每周至少清运两次,垃圾清运后应及时对垃圾存放设备用生石灰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校园内垃圾清运车辆应密封,防止垃圾散落。

  (二)污水排放设施

     1.设置

生活污水排放应采用管道或暗沟排放,污水管道和暗沟应不渗漏;污水管道与供水管应有一定的水平间距,原则上在室外应大于1.5米、室内应大于0.5米;当污水管与供水管有交叉时,污水管应设在供水管下方,污水进口应设格栅,防止管沟堵塞。

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应有专门的雨水管渠,雨水管渠可采用明渠,雨水可单独排放也可并入污水管道。

2.卫生管理

有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学校,污水管道应接入城镇污水管网进行处理。

没有城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学校,生活污水排放点应不影响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不得对水源产生污染。校园内不得有污水坑。


核发:0 点击数:68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